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 清潔節能與減碳生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 2015年10月第二期清潔節能與減碳生產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 計畫主網站 前往計畫主網站

新北要聞
能源論壇 智慧節電大獻策
 

行政院因應限電危機,今年力推「自己的電自己省」計畫,值此關鍵時刻,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本報將於10月7日共同舉辦「2015能源願景高峰論壇--智慧節 電」,邀請產、官、學各界菁英共同討論智慧節電作法。

  本次論壇將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特邀請主管台灣能源政策的經濟部長鄧振中出席致詞,說明政府的政策理念與作法。同時,邀請兩位地方政府 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海外專家代表,包括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能源技術領域資深科學家艾倫.梅爾(Alan Meier)及南韓首爾大學環境研究學院能源研究所教授尹順真,說明國外推動智慧節電的作法。另也邀請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演講「節電大趨勢」。

  上午場次也將邀請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高雄市高層官員現身說法,分享該縣市推動智慧節電的計畫及節電成效。

  下午場次的部分,將探討企業節能策略,在科技業、服務業與製造業部分,將分別邀請台達電執行長鄭平、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中鋼總經理宋志育,分享各自企業的智慧節電的作法。台電董事長黃重球也將專題演講企業節能策略。

  議程的壓軸將邀請各產業的「節能資優生」來座談,包括第一金控董事長蔡慶年、台北101總經理周德宇、菲利浦大中華區新事業部總經理柏健生等人,將分享企業最新的節電趨勢與作法。

  依據行政院的規劃,希望在一年內,中央與地方能共同節電2%,若能做到,將省下18億度的電,全國可以省下54億元的電費。

本則新聞摘錄自【聯合新聞網網站
Top

活動資訊

新北綠產聯盟 今秀成功案例
 

實現綠色能源產業推展戰略目標,提升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新北市政府積極發展綠能產業,設立經濟發展局綠色產業科,在經濟發展局長葉惠青 的主導下,成立「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透過短、中、長期的計畫目標,引領各類型綠能、節能、環保、生產等相關產業上、中、下游業者進駐新北市,讓新 北市綠色能源產業群聚效應發酵,形成低碳綠色能源聚落。

  新北市是全台重要工商業城市,其中工業部份就業比例占全體的37.04%,與台北 市、台中市、高雄市比較,碳排放相對較高,在朱立倫市長的重視及強力推動下,將綠色產業、生活創意產業、在地傳統產業及綠色健康建築共同作為新北市發展重 點產業,配合國家節能減碳政策,以「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做為發展目標。

  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理事長陳輝俊指出,聯盟的成立在協助新北市政府推動綠產、綠能、節能政策,帶領新北市綠能、節能、雲端智慧節能廠商走向國際 市場舞台。陳輝俊表示,因應全球能源短缺、環保意識抬頭以及節能減碳的世界趨勢,聯盟長期目標將積極推廣太陽能、風力、綠建材、垂直綠化、能源管理系統、 LED、 LVD、白色家電等各項節能技術,結合ESCO之應用,將未來城市的建築概念引進新北市,讓新北市成為全國低碳城市示範城。

  支持 政府推動的節能政策,讓業界及國人見證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的推動成果,綠產聯盟在新北市府經發局帶領下,今(14)日起一連3天在南港展覽館舉行的台 灣國際綠色產業展(2015 TIGIS)將由聯盟成員展出各項節能科技與應用的成功案例,號召更多綠能業者加入綠產聯盟,共同打造新北市府朝向智慧綠色及低碳城市TOP ONE的目標邁進。

  在聯盟規畫下,11月聯盟將組團前往北京參加「中國國際節能低碳創新技術與裝備博覽會」(2015 EC EXPO),將台灣綠色能源產業的優質產品設備展現於國際館。

本則新聞摘錄自【中時電子報】網站
Top
新北首推企業在地節能服務-號召企業鄰里響應
 

為輔助具有標竿企業或在節能成效有優良事蹟之企業集團建立企業內部服務社區鄰里能量。並由本團隊協助進行社企媒合工作,讓企業能透過自身節能相關資源與技 術服務能量,輔助社區鄰里提升自主節能管理能力。

參與方法:

  企業:歡迎有意願建立內部服務社區鄰里機制之企業主動與本計畫團隊聯繫

  企業參與效益:

  (1) 響應新北市政府節能減碳政策,參與政府計畫執行,將可結合活動廣宣管道增加企業形象宣傳效益。

  (2) 經濟部能源局將於105年度之「節約能源績優獎」選拔活動,將參與本活動列入加分項目。

  (3) 大企業服務社區鄰里,符合企業社會責任之精神,提升企業形象。

  (4) 藉由本次活動,將有機會建立後續長期輔助模式,使企業融入鄰里,達到敦親睦鄰之效果。

  里長:歡迎有意願幫里民爭取在地企業免費服務機會的里長主動與本計畫團隊聯繫。

  鄰里參與效益:

  (1) 透過里長宣傳與申請管道,讓更多有需要的里民、社區或學校有機會藉由企業提供的節能相關服務資源,實際協助鄰里達到低碳節能成效。

  (2) 與企業建立長期互助合作管道,提升鄰里與企業之間的信任,並可做為鄰里社區永續發展之協助資源。

※立即加入,請洽活動聯繫窗口:林明弘:0911-685328、ge-env@hotmail.com

本則新聞摘錄自【新北電癮節網站網站
Top
 
國內要聞
打造明日電站 向電費帳單說掰掰
 

經濟部推動系統整合輸出,集結10家廠商打造「明日電站」,為24小時不斷電綠能獨立發電系統,整合太陽能發電、儲能設備、能源管理系統、綠建材,未來可望向電費帳單說掰掰。

  經濟部今天在南港展覽館戶外展區舉辦「明日電站」(Eco-Power Station)啟動展示會,首度向外界介紹1座由台灣高科技綠能商品所打造的永續型綠能獨立發電系統的自行車租賃站。

  其中,「明日電站」集結10家廠商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儲能設備、能源管理系統、智慧遠端監控系統,以及綠建材、環保商品打造而成。

  經濟部舉例,例如屋頂裝設5KW薄膜太陽能板,並搭配智慧型鋰電池模組及燃料電池進行儲能,作為電站主要電力供給來源。

  另增設能源管理及數據監控系統,以隨時瞭解電力供需資訊;以及運用回收橡膠地板、無毒且隔熱效果良好的冰冰漆,呈現綠能發電站的整體樣貌。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套系統為24小時不斷電綠能獨立發電系統,整合太陽能發電、儲能設備、能源管理系統、綠建材,未來可望向電費帳單說掰掰。

  經濟部表示,「明日電站」今天在2015台灣綠色產業展(TIGIS)南港展覽館戶外展出3天,預計2016年起與美國Bike & Roll腳踏車租賃公司合作,於紐澤西州立自由公園(Liberty State Park)進行試點運轉,希望透過實地的運轉、展示,讓北美地區的買主、民眾,甚至全球的遊客都能一睹台灣綠色科技整合能力。

本則新聞摘錄自【中央通訊社網站
Top
「碳封存」開發行不行? 環署:先待主管機關制定辦法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今年7月上路,明訂台灣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降為2005年排放量的50%,減碳成了台灣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各種減 碳方法中,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埋入地底的「碳封存」技術成了各國研究的目標。環保署9月卻提出碳封存應先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的草案,此舉究竟是在為碳封 存開路,抑或是為環境把關?20日在公聽會上,各方有一番激辯。

  台電、中鋼及台灣碳補存再利用協會等表示,希望依循國際慣例,讓試驗型計畫以及CO2總灌量低於10萬公噸者免環評,以免阻礙研發。但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等則質疑碳封存的安全性。

  環保署綜計處科長俞振海強調,碳封存發展應先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設置辦法,才能進行環評審查。至於外界所稱,環評通過即代表可以開發,這是誤解。

  綜計處處長朱雨其表示,公聽會後還須經過討論才會確定是否公告,並不排除再度召開公聽會。

  環署9月公告「碳封存場址之開發,屬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虞之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草案,訂定碳封存計畫無論規模大小皆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今日召開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認為台灣地質脆弱,有許多地震,並不適合做碳封存。要健康婆婆媽媽團代表許心欣表示,台灣地質跟歐洲不同,歐洲可行台灣未必可行,此外,她也憂心,推動碳封存可能成為高耗能產業持續排碳的藉口。

  1986年西非喀麥隆尼奧斯湖(Lake Nyos)曾發生湖底二氧化碳大量噴發的事件,導致1700人死亡,此例常被引用質疑碳封存安全性。而2013年,台電跟中油在雲林廢棄油氣田進行碳封存試驗,更引發當地民眾黑箱作業的質疑。

  中鋼表示,現在碳封存遇到最大問題是資訊沒有公開,無法取民眾信任。因此碳封存研發單位才想利用環評讓民眾了解碳封存機制,並證明這項技術獲得政府認可。但另一方面,中鋼卻希望實驗型計畫可以免環評,以免影響研發。

  對此,環保署表示,開發單位平時就應對民眾公開溝通,不應把環評視作溝通管道或是政府保證。至於廠商的開發許可,並非由環保署訂定,廠商應回歸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不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溫減法)中,並未將碳封存列為國家的減碳選項。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管理辦公室(溫減辦)指出,澳洲的碳封存主管機關是礦物局,台灣目前還沒有碳封存主管機關。

  俞振海解釋,目前的法規下,碳封存雖不需要經過環評,但其開發仍須符合土地利用以及挖井等相關法規,也需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先訂出設置辦法。未來環評審查時,不符合設置規範的開發案,環評也不予審查。環署再三強調,外界認為只要通過環評就可以開發,是邏輯上的誤解。

  中油探採研究所所長胡興台解釋,喀麥隆是火山運動造成的意外,碳封存是經控制用科學儀器將CO2灌注到地底2000公尺以下,兩者並不相同。碳封存需要做試驗,才能進一步了解其影響,並供作未來解決二氧化碳問題的選項。

  台電、中鋼及台灣碳補存再利用協會等也認為,在「測試與開發階段」就要實施環評,對於國內研究及測試會造成極大的阻礙,希望試驗性計畫,或是CO2總灌注量低於10萬公噸者可以免做環評。10萬噸的標準是參考歐盟及國際原能總署的規範,台灣碳補存再利用協會解釋。

  不過,環署認為,國內是否應發展碳封存並非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的權責,碳封存發展問題仍需事業主管機關決定。

  至於本草案是否公告?綜計處處長朱雨其表示,本次公聽會後須再討論才會確定是否公告,也不排除再開公聽會凝聚各方共識。

本則新聞摘錄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Top

國際要聞
溫室氣體排放創歷史新低 歐盟經濟還成長46%
 

根據歐洲環境署(EEA)最新整理的報告,歐洲溫室氣體排放大幅下降23%,達到1990年至2014年間的新低,不但提早達成其2020年減排1/5 的目標,同時經濟成長幅度達到46%。

  「我們證明了氣候保護和經濟成長是可以攜手並進的。這無疑為巴黎氣候峰會打了一劑強心針。」歐盟氣候長Miguel Arias Canete說。

  世界各國外交官目前正在波昂準備巴黎峰會的談判內容。然而EEA指出,目前在波昂的談判人員很可能在會議中提到,接下來歐洲經濟綠化速度將減緩。根據 EEA的報告,歐盟減排速度2020年將減緩至24%、2030年27%。如此一來將顯著低於歐盟國去年10月簽訂的減排40%的目標。報告指出,歐盟國 規劃中尚未執行的措施可能可以再多減排3%,但2030年前仍需要更多新的減排政策。

  EEA署長Hans Bruyninckx說:「要達到2030年和2050年的長期目標,歐洲生產和使用能源的方式需要革命性的改變。」

  報告預測,英國、愛爾蘭和西班牙等八國很可能無法達到2020年的再生能源成長目標。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八國則很可能無法達到能源效率改善20%的目標。 下個月氣候峰會的主辦國法國,兩個目標都無法達成。奧地利、比利時、愛爾蘭和盧森堡也難以達成2020的減排目標。不過英國自1990年起已經成功減碳 35%。EEA在2016年送交資料給聯合國前可能會再更新官方資料。

  東歐國家因後蘇聯重工業垮台,減碳幅度最為可觀;羅馬尼亞碳排減少56%,立陶宛減少近60%。

  根據EEA的統整,整體而言歐盟減排的因素包括——經濟蕭條、氣候政策、氟化氣體和2014年的暖化控制措施。2014年整體碳排減少了4%。

  報告指出,歐盟要實現2030年再生能源比例達27%、能源效率改善27%,還需要相當的努力。就算2030年目標達成,歐盟緊接著還要加倍甚至三倍減碳,才能達到控制暖化在2度C內的基本條件。

  環團呼籲各界一起檢討歐盟的巴黎峰會承諾內容。「歐盟能超前其2020年的減碳目標,顯示歐洲的確有潛力做得比保守的2030年目標更多更好,而且2030年的目標並不會因為2020年成績較好標準就變高。」綠色智庫E3G發言人Louisa Casson表示。

本則新聞摘錄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Top
 
清潔節能與減碳生產電子報為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與使用。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地址:22001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3、4樓   電話:(02)2960-3456 傳真:(02)8968-3103
執行單位:有新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11052 台北巿信義區基隆路2段77號10樓之2 電話:(02)2378-3588 傳真:(02)2378-2568

非垃圾信宣言為本系統運作原則,或者您可按這裡取消訂閱。
NON-SPAM proclamation states our policy, or click HERE to unsubscribe.
Copyright © 2000~2025 Idea Captor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ETMAIL 輕鬆發電子報